table of contents
are you looking for a talent to recruit?

discover how we help you!

上週來到廈門市職工服務中心與在職的社會人士,分享高齡產業的現況與發展,60位左右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,平均年齡在35~45之間,對於高齡產業都有嚮往與迷茫,但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未來十年的高齡人口帶來的衝擊,除了前期的硬體環境需要建設外,勢必在軟體的人力孵化與培育才是重中之重的問題。所以,高齡的社會已經不是誰會遇到,而是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,必須從認知建立來開啟對於高齡的認識與對於高齡社會的認同。
信衡在這一次的分享中,有提到以下的論述(僅從課件中提取摘要)
2025~2035未來十年亞太地區含中國,在50~90之間的高齡者會有多少人口,其中在健康、亞健康、照顧、護理這四類的高齡者分別為:如圖表說明。
2025~2035年亞太地區(含中國)50~90歲高齡人口 的預估與分類,以下是依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、聯合國人口預測(UN DESA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)、及WHO健康分類(Healthy-Ageing Framework)等進行的專業推估模型:
一、總體人口預估(2025~2035)
根據UN數據與中國官方統計推算,未來十年亞太地區50~90歲人口數將快速上升,尤其中國是主要驅動力。
二、功能狀態分類模型(依照WHO、ICF分類標準)
為回應您提出的四類高齡狀態,我們可以採用如下分類模型:
1.健康高齡者(Healthy Aging):無明顯功能障礙,具自主生活能力。
2.亞健康者(Pre-frail/Subclinical):輕度功能衰退,需定期健康管理與預防介入。
3.照顧型(Frail needing care):日常生活需協助,如IADL困難,但無重大失能。
4.護理型(Dependent needing nursing):需長期照護或機構照護(含失能/失智)。
三、商業與政策含意(高齡產業策略建議)
1. 精準分眾產品設計
1.1 健康/亞健康族群可導入「Active Aging Housing」與「社會處方」介入。
1.2照顧/護理族群則導入「連續照護模式(CCRC)」與「智慧照護」解方。
2. 區域型照護生態系
2.1中國與東南亞快速高齡化地區(如泰國、越南、馬來西亞)將是照護產業外溢的重要標的,宜佈局跨境高齡平台與標準輸出。
3. 投資與資本佈局
3.1照護/護理人口比例達30%以上,意味每年產生超過兆元人民幣照護市場。
3.2建議以SROI(社會投資報酬率)結合IRR(內部報酬率)建立「多元營運模型」。
所以,到2035年,亞太地區50~90歲高齡者將超過 8億人,其中約45%(3.6億人)需照顧或護理。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社會結構變化,將驅動整個高齡產業、生技醫療、住宅設計與科技應用模式的全面轉型。
如果,未來如此龐大的人口,前期的確需要大量的友善環境、適老化設施與硬體建設,然而如把重心與重點放在硬體上,那後續將未出現很大的人力空轉與空樓的發生。高齡產業是一個整合各行業與跨專業領域的一個產業,在每一個硬體(設備設施)的條件中都需要軟體(同理、客製、適齡)來達成一個社會共融、友善環境、專業分工、家庭共好的願景!
高齡化社會僅只是時代的一個週期現象。那,下一個週期會是?
我們是否已經先預備與看見呢?
Part 2 將分享高齡產業下的人力缺口?
備註分析圖檔:根據WHO報告與亞洲多國的高齡流行病學研究,2025~2035此四類人口比例如下:
post tags :
No tags to display. Try to select another taxonomy.

Leave A Comment

your ideal recruitment agency

view related content